武汉格莱特控制阀有限公司

中文English
服务电话:400-027-3353

中国经济还能保持20年的快速增长吗?

发表时间:2013-2-21 14:38:51 作者: 点击数: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确保这一目标实现,就必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中国经济未来10年到20年还能持续健康增长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乎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一、中国经济悲观论
    对中国经济的悲观看法,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目前在国内外有相当强的声音。曾预测到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2011年12月大胆断言,中国有可能爆发危机,因为中国现在的情况跟以往的经济危机发生前夕非常相似。鲁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报告认为,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和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野村国际经济研究部的报告也指出,中国的增长率将下降一半,至不足4%的水平。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更大胆预测:中国20年之后将可能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香港著名学者在内地演讲时也明确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发。国内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将在2013年发生经济危机;有的学者用形象化的比喻认为,快速行进的中国经济列车到2011年年底,在十年高歌猛进之后油箱里可能没油了。有的企业家也感到迷茫,感叹自己做了30多年企业,从没见过比今天更糟的局面,过去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能知道三个月或者半年后就能回升,如今看不出低谷期是3年还是5年。
    从中国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来看,GDP增速持续下行,第3季度创出了7.4%的 14个季度的新低。税收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都严重下滑,企业债务水平达到新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出现乏力,特别是出口都难以完成全年10%的增长目标。
    这是否预示或印证着中国经济将难以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列车的油箱是否真的没油了?果真如此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二、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发展空间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具体表现在: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的国家发展水平分类标准,人均收入100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1006-3975美元为中低收入,3976-12275美元为中高收入,1227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我国2011年为5400美元,处在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与进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还有近7000美元的差距。
    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来看,它们都是在进入发达经济体前后结束高速经济增长的。日本1978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973年高速增长结束;韩国1995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991年高速增长结束;中国台湾地区1992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989年高速增长结束;新加坡1989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994年高速增长结束。另据林毅夫教授的估计,中国大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仅相当于1951年的日本,1977年的韩国和1975年的台湾地区。在随后20年中,这三个经济体保持了9.2%、 7.6% 和 8.3%的增速。因此,我国从目前的发展水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也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应该有10-20年的快速发展期。                                                如果将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我国2011年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23%。我国用了60多年的时间,特别是以改革开放创造30 多年发展奇迹追赶美国,也仅仅从1952年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2.35%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追赶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这就预示着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再创造出一个20年的“黄金发展期”。所以,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中国经济首席专家沃尔夫说:中国有潜力将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再延续20年。世界银行在2012年题为《2030年的中国》的报告中也认为:中国有潜力到2030年成为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三、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空间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意味着我国工业化还有近10年的发展空间。据测算,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实现程度超过了60%,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也就是重化工业化阶段。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来看,重化工业化大约经历了10-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1970年韩国就提出了“重化工业立国”的战略口号,对汽车工业给予特别重视。这一阶段正好处在韩国从1963年到1991年近3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日本政府1963年首次拟定“产业结构长期展望”,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重工业化”,而日本18年的高速增长是在1956年到1973年间。作为人口和国土面积都无法与中国相比的日本和韩国,都通过重化工业化推动了10-20年的高速增长,更何况中国呢?
    重化工业化的核心产业是汽车工业,其带动的产业是30多个,对工业化的推进有重要贡献,这也是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可以允许投资公司和银行大批倒下,但对通用汽车却不惜通过国有化方式力保,并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重振的原因,我国也将汽车产业作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十大振兴产业的首选。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空间来看,我国汽车普及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每千人的汽车拥有量,至2012年6月底我国只有85辆,日本为593辆(2008),韩国为346辆(2008) 中国台湾 为297辆(2010),俄罗斯为263辆(2011),巴西为249辆(2011),按巴西的水平,中国还差164辆。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我国的千人汽车拥有量从2008年的37辆增加到2012年的85辆,4年增加了近50辆。即使按照这些年的高速增长来测算,我国要达到巴西的水平,还应该至少有10—20年的发展空间。另据公安部交管局至2012年6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14亿辆,而汽车驾驶人高达1.86亿人,表明存在巨大的需求。北京的千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了250辆的水平,但北京汽车摇号人数已过百万。正是这种巨大的需求诱惑,世界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在中国今年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还大规模扩产。
    我国推进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也就是建立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工业化。这从两个方面扩展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空间:(1)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如一台iPad在美国售价为499美元,其构成是:LCD平板95美元,苹果A4处理器26.8美元,16GB存储器19.5美元,高附加价值零配件259.6美元,富士康的深圳工厂仅得9美元。中国制造业从卖体力,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再到卖技术,最后到卖标准,还有若干个台阶要爬,也就是说,产业升级的任务很重,空间很大。(2)从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来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3%提高到2015年的8%,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2015年提高到15%,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25%。要完成这一目标,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四、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空间
    十八大提出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之一是推进城镇化。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说过: 影响21世纪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毛泽东同志更告诫我们:中国的问题首要是农民问题。所以,全面小康成败的关键在是否能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是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最终实现全面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而农民市民化的前提是产业扩张创造出足够的就业岗位。所以,推进城镇化就要求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依据钱纳里所揭示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城市化与GDP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从日本、韩国等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如果以城市化率70%为城市化完成的基本标志,那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在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结束前均完成了城市化。日本城市化率1970年达到72.2%;韩国1985年为77.3%;中国台湾地区1980年代达到70%的水平。也就是说,城市化一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从相反的案例也可以验证这一基本理论,如巴西等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没有为进城的农民创造出足够的就业岗位,形成了大量的贫民窟,也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出了问题。
    我国2011年的城市化率仅为51%,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达到70%的水平,从而结束经济的高速增长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大约到2030年城市化率才能达到70%,因而还有20年左右的发展空间。所以麦肯锡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如下预测:到2030年,中国经济结构改变最明显的证明将是城市的繁荣,尤其目前人口少于150万的中小城市,它们将为到2030年间中国城市的GDP贡献40%。依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有关2650多座城市的数据库,包括人口预测及人均GDP增长率等,确定了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的75座城市,其中29座在中国。2025年,99座新城市有望跻身全世界最大600座城市行列,其中72座来自中国。
    城市化的发展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建设提出了巨大需求。《纽约时报》报道了世界市场情报公司的估计:2005-2009年,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几近翻了一番。未来20年,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预计还将吞噬全球40%的水泥和钢铁产量。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经验来看,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在城市化率达到80%的时候,这时城市化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减少了或没有了。(2)对居民消费的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城市化不仅仅是让农民进城,而是让农民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完全融入城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23:1,如果再加上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城乡差距会更大。因此,农民的市民化将大幅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同时农民的市民化又使他们从过去的半商品化消费到完全商品化消费的转变,从而大大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城乡差距在8-10年左右,只要让农民的消费水平达到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能拉动中国经济10年以上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中国实现区域协调的发展空间
    十八大提出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另一个重点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巨大差距。从各个省份的绝对差距来看,人均GDP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贵州的5.5倍;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差距来看,中部和东北相当于东部的3/4,西部不到东部的2/3;从全面小康指标的实现程度来看,西部仅相当于东部的70%,大约晚7年左右。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即使达到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也将支撑我国1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从这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来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2011年在28个省份增速超过10%、12个省份超过13%、4个省份超过15%的情况下,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排在倒数6位,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9.2%的水平。2012年前三个季度,除天津外,经济增速最快的基本都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这就意味着,我国随着东部地区率先发达之后,无需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后将投资和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老路,只要将更多的产业和投资用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就会构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看,通过集中打造核心城市以点带面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核心增长极,可以有效带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首先建立了深圳特区,形成了以深圳、广州两个城市为中心点的珠三角增长极。江泽民同志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通过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长三角增长极。胡锦涛同志建立了天津滨海新区,以天津城市群为增长极,拉动京津冀的发展。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增长极为中国30年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显然,如果未来10年我国还能形成类似可以作为“增长极”的城市点,通过极化效应带动整个周边城市群,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三角地带,那么,就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出新的巨大的空间和动力。所以,十八大报告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结束时特别强调:“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已经行动起来,如兰州11月12日下发《关于扩大投资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意见》,推出万亿投资计划,未来三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将达57.57%;重庆8月20日发布未来三年工业经济振兴计划,累计投入1.5万亿,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来源: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中国绿色能源网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62号 总机:400-027-3353 电话:027-87771733 87771722 传真:027-86838049  值班手机:0000000000000000000000  技术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